【每日新书】《乡愁》下|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真情。
《乡愁》是黑塞一举成名、跃登文坛的作品。
核心书摘:
《乡愁》是黑塞带着自传性质的小说,评论界普遍认为,它就是黑塞的心灵自传。在这部小说中,黑塞用诗人般的敏感心灵和浪漫细腻的手法,描绘了主人公佩特从“出发”到“回归”的成长之路。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说,《乡愁》是他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之一。对于书中的主人公佩特,黑塞自己曾这样评价:“他重复了卢梭那半勇敢半伤感的反叛,经由这条路他成了诗人。”
《乡愁》在内容上意蕴丰富,几乎囊括了黑塞此后所有文学创作的主题: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,对自我的探寻,成长的喜悦与失落,死亡与救赎等等。
关于作者:
赫尔曼·黑塞,德国文学家、诗人、评论家。1946 年获歌德奖,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,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。
学什么:
1、结婚梦破灭
2、拒绝席格诺拉的示爱
3、照料波比与回归
一、结婚梦破灭
毕业以后,佩特依靠给报社和杂志社供稿维持生活。
他离开了苏黎世,先后去了巴黎和法国南部的小镇巴塞尔,但无论是巴黎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,还是小镇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,都无法让他从挚友理查的猝然死亡中走出来。他时常感到孤独绝望,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。
为了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念,佩特去看了心理医生。医生认为,佩特应该多和人交往,就把他介绍到了巴塞尔小镇的一位学者家里。学者家是当地文人的聚会场所,宾主都对佩特很热情,于是他开始经常出入这里。
在学者的客人中,有一位长着黑头发、身材苗条的少女,名叫伊莉莎白。佩特起初只觉得伊莉莎白很特立独行,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,但一次聚会中的交谈,让他对伊莉莎白的好感倍增。
那一天,佩特避开了热闹的人群,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欣赏画册,伊莉莎白走过来,站在了他的身后,开口问道:“卡蒙晋德先生,你怎么老是独自静静坐着?”
突然被打扰,佩特有点恼火,他没有回应。伊莉莎白又说道:“喂!你怎么不答话呀?”
佩特无奈,只好说道:“对不起!小姐,你叫我如何回答才好呢?我觉得自己一个人才比较快乐。”
伊莉莎白不想惹佩特厌烦,试探性地问道:“这样说来,我在这里是打扰你喽!”
佩特看着伊莉莎白,笑着说道:“你倒是个很有趣的人。”
伊莉莎白没料到佩特会这样说,她感到了一点小小的欢喜,俏皮地回答道:“谢谢,彼此彼此吧!”
说着,伊莉莎白在佩特身边坐了下来。佩特把手中的画册递到她面前,给她看一个山谷,描述起那里的景致。那个山谷被荒山环绕,人迹罕至,以前,他和理查去过那里游历,那凄清寂寥的谷地,常常让他回忆起群山包围下的故乡。佩特对自然和故乡,总是怀着充沛的情感,他说完以后,伊莉莎白沉默了半晌,随后赞叹道:“你真是一个诗人!”
佩特皱起眉头。他想起来,理查也说过同样的话。
伊莉莎白继续道:“我说得也许不对,你所写的是小说和杂文,应该不能称你为诗人。但你能了解自然,深爱大自然,山风的呼啸、树影的摇曳、艳阳下的山峦等,都能紧扣你的心弦,引起你的共鸣,一般人根本无法察觉到这些。”
聊天继续下去,佩特忍不住观察伊莉莎白,伊莉莎白的脸色安详和悦,因为太过专注显得有点紧张,但并不影响她的魅力,佩特不由得看入了神。
佩特准备回家时,刚好听到房门口有两个画家在交谈,他们嘲笑他一晚上缠着伊莉莎白。他对这种无聊的谣言深感厌烦,又猛然醒悟,他问自己:“为什么我会对一个不熟悉的少女,把深藏心底的重要回忆全部讲出来呢?”
那之后,佩特一连几个月都没再踏进那位学者家里,也没想过去见伊莉莎白,两人唯一一次偶遇,是在美术馆里。那天,佩特坐在角落里翻阅目录簿,伊莉莎白慢慢走过来,欣赏着一幅画着阿尔卑斯山风景的巨画,由于太专注,以至于她始终没有发现佩特的存在。
以前,佩特觉得伊莉莎白很有魅力,但有时难免显得矫揉造作,唯有这次,她美得纯粹:眼睛睁得大大的,薄薄的嘴唇露出天真烂漫的微笑,眉眼间平和柔美,满是憧憬。佩特觉得,她的神情,已经把一幅伟大艺术作品所含蕴的真实和美,毫无保留地展露了出来。
佩特的性格一直很自卑孤僻,又因为好友理查的死深受打击,只能把自己的热情都寄托在自然风光中,即使在巴塞尔经常参与学者家里的聚会,也总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有隔阂,没有办法真正融入社交圈,也不能缓解自己的孤独。但当他看到伊莉莎白在风景画前的专注和思考时,佩特感到,这个女子具有高尚的气质和敏锐的感性,自己的憧憬和忧郁,肯定都能引起她的共鸣,得到她的抚慰。
佩特感受到了一种恋爱的喜悦,生平第一次生起了结婚的念头。而且这个想法一产生,就像云彩般萦绕在他的心头,他甚至开始幻想结婚的幸福,计划起未来的家庭生活了。
为了见到伊莉莎白,佩特开始重新去那位学者家里做客。佩特发现,在这段日子里,伊莉莎白变得越发美丽,浑身洋溢着幸福的光辉。她对待佩特时亲切热情、落落大方,令佩特感到心驰神往。
然而,佩特还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情意,伊莉莎白就在聊天时顺便提起,她已经在最近订了婚,还把未婚夫介绍给佩特。佩特也很绅士地向他们表示祝福,整个晚上,他像个家有喜事的长者,脸上的笑容一直不曾消失。
回家后,佩特躺在床上,怔怔地注视着煤油灯花,直到油尽灯灭,他才猛然惊醒。痛苦和绝望再次笼罩了他,他想,如果不错过那几个月的时机,伊莉莎白也许会爱上自己,属于自己。但现在,一切已成定局,再无挽回的可能。
想到这里,佩特像个小孩子一样,嚎啕大哭起来。
二、拒绝席格诺拉的示爱
和伊莉莎白结婚的梦想破灭以后,佩特更加感到人生无望,他决定出远门旅行。他乘火车到了佛罗伦萨,然后开始徒步旅行,到达了小镇亚西基,在那里暂住了下来。当地的人们淳朴率直,热情奔放,令佩特感到心情愉快,心灵的创伤得以缓解。他开始研究历史,写些稿件,也经常和当地人谈天说地。
他的房东叫席格诺拉,是一位34岁的寡妇,她信仰虔诚,礼貌周到,经营着一家卖菜和水果的杂货店。她和佩特很投缘,在生活上对佩特关怀备至,也时常和他聊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。
佩特学识渊博,和淳朴的人们在一起感到很开心,也就十分健谈,他时常给人们讲述一些历代圣人的故事,傍晚乘凉时,也唱些悠扬的小调给大家逗趣。
在亚西基的日子很轻松愉快,但佩特很快意识到,席格诺拉对自己的关怀越来越深,情意也日渐浓厚。但他暂时还没有恋爱的心思,他没能完全忘记伊莉莎白,总希望再见她一面,于是,他决定回到巴塞尔。对他的决定,席格诺拉毫无怨言,但离开的那天,她的眼眶盈满泪珠,主动亲吻了佩特的双颊。
从前,佩特认为,能够被人所爱而自己并不爱她,是一件光彩的事,但如今这种爱降临到自己身上,他却觉得辛酸不已。虽然他知道,自己对席格诺拉的态度太过决绝,这很可能会伤害对方,但他又不想让事情含含混混地发展下去,他觉得,干脆利落地解决,对双方都好。
关于伊莉莎白,他也想明白了,不能得到她是非常痛苦的,但这对自己的人生、自由、工作以及信念而言,并没有任何损伤。并且,自己仍然可以站在远处爱她。这种坦荡和释然,让佩特的心境明朗起来,性格也日渐平和。
三、照料波比与回归
回到巴塞尔,佩特去定做书橱时,和家具店的木匠成了好朋友。
他时常到木匠家去,和他们夫妇聊天,给孩子们讲故事。出去旅行时,每当看到美丽的景色,他总会不自觉地想,要如何把它讲给木匠的孩子们听,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很新鲜的感觉。
旅行归来,佩特带着礼物去木匠家拜访,一进门,就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,他看到一个模样怪异、身子呈扁圆形的人,一动不动地坐在桌子旁边,他的背上长着两个隆起的肉球,几乎看不到脖子,大大的头好像直接连在背上似的。
这个人是木匠太太的弟弟波比,他天生残疾,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,由于母亲最近过世了,他无处可去,木匠不得不把他带回了自己家。孩子们怕他,木匠夫妇虽然同情他,但也把他看成累赘。
这天,佩特的情绪不太好,他在木匠家待了一会儿就离开了,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再去木匠家。佩特的身体健壮,从来没有患过重病,因此,每当见到病人或残疾人,虽然也觉得他们可怜,但也带着些许轻蔑。他想帮木匠摆脱这个负担,送医院是一个办法,要不然,也可以找一家专门收容残疾者的慈善机构。
佩特好几次打算去木匠家,向他当面建议,但一想到要跟波比握手,就感到又恶心又恐慌。终于,佩特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,在一个礼拜天去找了木匠。
木匠带着几个小孩子,和佩特一起出门散步。木匠太太原本说要留在家里照看波比,但稍后又改变了主意,她说,让波比一个人在家也没关系,只要把门锁上,在波比面前放一本书、一杯水就行。
在美丽的秋阳下走了几个小时,大家都累了,于是进了一家餐馆吃晚饭。几杯酒下肚,木匠开始抱怨波比的存在给他一家人带来的困扰,最后,他苦笑着说:“在这里总算没有他的打扰,可以痛快地吃喝谈笑!”
佩特原本打算趁这个机会提出建议,让木匠把波比送走,但听完木匠的牢骚,他眼前忽然浮现出波比佝偻残疾、凄凉独坐的身影。他又想到,天马上就黑了,波比既不能起来点灯,也不能靠到窗边去,只能在昏暗的屋子里呆呆坐着,那情景是那么凄凉。想到这儿,佩特看着面前丰盛的晚餐,听着周围的欢声笑语,忽然感觉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捏碎了自己的良心,他感到愧疚难当。他一把推开椅子,匆匆向木匠一家人告别,然后飞快地往镇上跑去。他心里开始胡思乱想,害怕波比已经遭遇了不幸的事情:也许突然发生了火灾,波比被活活烧死了;也许手脚不灵活的他,会从椅子上滚落下来,受了重伤,甚至死亡。他仿佛看到垂死的波比躺在地上,痛苦地望着自己。
到达木匠家时,佩特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,在门口站定了,他才意识到自己没有钥匙。不过,他纷乱的心总算平息下来,因为他听到屋中传来了唱歌声。
波比唱的是一首民谣,曲调柔和,歌声低沉而略带幽怨。佩特听木匠太太说过,波比曾经是一名歌手,会唱许多歌,但母亲死后,他就再也没有唱过了。
听到波比的歌声,佩特觉得很感动,但一想到他独自一人待着,只能以这种方法来解闷,又觉得心中难过。佩特没有出声惊扰波比,而是在门口静静站着,听着他唱完一首又一首歌,用这种办法来陪伴他。
一个多小时后,木匠一家终于回来了。进门后,佩特主动去跟波比握手,然后在他旁边坐下。他问波比读过哪些书,还约定下次带些好书给他。他告诉波比,把他一个人扔在家里,自己觉得很愧疚,希望以后能成为他的朋友,经常陪伴他。
波比稍稍转动硕大的脑袋朝向佩特,轻声说:“谢谢!”他的眼睛很美,清澈得像个孩童,这声“谢谢”,让佩特羞愧得满脸通红。
不久后,佩特买了一个轮椅,天气晴好时,他就推着波比去郊外散步、去动物园消磨时光。波比谦逊睿智,佩特幽默健谈,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。佩特原本希望木匠也能像自己一样,慢慢发现波比身上的闪光点,和自己一起关爱他,但木匠对波比的态度越发恶劣,这让佩特最终下定决心,提出由自己来照顾波比。
佩特搬出了原来住的小单间,租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,带着波比搬了进去。
为了照顾波比,佩特的个人时间少了很多,也不能随意出去旅行,但他并不觉得痛苦,反而乐在其中。他几乎不再参与社交活动,他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待在家里,和波比一起读书、翻看旅行照片,或者喂喂狗、闲话家常。
大雪纷飞的日子里,他们看着窗外美丽的景致,兴奋地在暖炉旁唱起低柔的民谣小调。
波比具有与众不同的世界观,他观察力敏锐,对人性的体验也十分深刻。在他身上,佩特看到了一个绚烂的灵魂,病痛、孤独、贫困一接近它,就像吹散了的云朵一般,轻飘飘地飞逝。和波比相处的时光,在佩特看来,和与理查在一起时相比,也毫不逊色。
因为生活太过惬意,佩特没有注意到,波比的病情已经日益严重,为了不让佩特担心,波比一直忍着,直到一个深夜,佩特听到了波比隐忍的咳嗽声。
面对佩特紧皱的眉头,波比有些慌乱地说:“大概没什么大不了吧!只是转动身子的时候,心脏经常有一股痉挛的感觉,呼吸时也是这样。”
波比好像把自己的生病当犯罪一样,一个劲儿地向佩特赔不是。
第二天,波比住进了医院。医生诊断说,他患有痛风和心脏衰竭,剩下的日子不多了。
波比临终前的那段日子,佩特一直陪在他身边,给他讲故事、唱歌,也听他讲他矮小善良的母亲的往事。偶尔波比很长时间不说话,佩特会突然问道:“波比,你还记得我的事情吗?”
波比总是露出微笑,说道:“记得呀!卡蒙晋德先生!”
“唱唱歌吧!”波比还会立刻接上这一句。
波比的痛苦没有持续多久,临终那天,佩特见波比神志已经不清醒了,看着他极为痛苦的表情,他把手放在波比的左肩下,略微撑起他的身子,波比就那样躺在佩特的手臂上,嘴唇痛苦地扭曲着,然后,像突然受到寒风侵袭似的,身体一阵战栗,把头一偏,就此离开了尘世。
等待下葬的那两天,佩特没有流泪,也没有感到特别的哀恸和慌张。波比缠绵病榻时,他已经饱尝了死别的辛酸,能够比较平静地接受失去了。而且,每当想起波比,他记得的都是美好的时光,于是,心里也就有了一丝安慰。
波比去世后不久,佩特收到了家乡的来信,得知父亲生病,于是启程返乡。
在那个生养他的小山村里,他照料脾气古怪的老父亲,为家乡的雪灾写报道寻求援助,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对人世的爱当中去。
前半生的经历,尤其是和波比在一起的日子,让佩特感受到,爱不是神秘古怪的东西,也不意味着拥有完满的幸福,爱同样会带来痛苦。但这并不是重点。重要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同甘共苦,那种与生命紧密相连的契合,还有那种爱是永恒的感觉。
积雪消融,春天到来,佩特的心绪也如太阳般温暖晴朗。他时常想起自己曾经爱过如今依然深爱着的伊莉莎白,听说她已经在巴塞尔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;还有那个爱过自己的席格诺拉,也已经和别的男人结婚。时不时的,他还会想到去世的母亲、溺死的理查、瘦小佝偻的波比……他把这些过往一一记在心间,决定有朝一日一定要把它们写出来,作为自己人生的纪念。
回顾半生的飘泊生活,佩特也意识到,自己永远不能立足于万花筒般的都市社会中,成为八面玲珑的社会人。他决定结束自己的流浪生活,留在故乡接手小酒馆的生意。他感到,只有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,才能够找到平和的喜悦和真正的满足。
结语
《乡愁》的故事讲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。
年少时,佩特渴望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,希望如云彩一般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遨游。在成长的道路上,他得到过,也失去过;彷徨过,也迷失过;幸福过,也绝望过。他一度对命运的作弄愤怒愁苦,对死亡的突然降临无可奈何,但在残疾的好友波比身上,他看到了一种平静忍耐的坚强和永不绝望的信念,通过照顾波比,他也真正领悟到了爱的真谛。
故事的最后,佩特决定结束自己半生的追寻和飘泊,回到故乡过平静的生活,把爱和关怀献给亲近的人。他不觉得遗憾,因为生命中所有该感受、该品尝的,他都已经一一体验过。
或许,如同佩特一般,我们这一生,也没有波澜壮阔、荡气回肠,想要的一切,也未必都能得偿所愿、称心如意,但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愿活着,努力地活着,想来,这也是一种胜利。
【编辑:痴末】
相关内容:
【每日新书】《小人物:我和父亲乔布斯》|名人儿女所写的比父母更胜一筹的传记
【小说】《人生海海》|如何透过人性的荒唐与高尚,理解一段非典型的英雄主义。
【每日新书】《爱的五种语言》|婚姻辅导和个人成长的必备工具书。
上次推送内容:
本次推送:
【每日新书】《乡愁》下
【何不直说】李国庆早该离开当当
【读心理学洞悉商业】《移情心理学》
【听读史记学管理】燕召公世家
【炳泽诗话】写给柯儿(外一首)
【党建读书会】113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(一)
【党建读书会】114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(二)
下次拟推送:
【每日新书】《菊与刀》|二战后,美国管制日本的政策依据之一。
【何不直说】吴甘沙: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是既要又要还要
【读心理学洞悉商业】《蜥蜴脑法则:轻松说服任何人的7个秘诀》上
【听读史记学管理】河渠书
【炳泽诗话】飞蛾
【党建读书会】115中国外交战略基本框架
【党建读书会】116中国外交战略布局(一)
(语音、文字、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,老农整理)